罐头生产加工废水怎么处理(罐头加工企业废水处理方法及设备)
罐头加工企业有食品废水,罐头罐要如何处理?罐头的生产种类有很多种,比如说水果罐头、加工加工及设肉类罐头、废水废水方法蔬菜罐头等,处理处理再根据原材料的企业不同,更细分成很多种类型。罐头罐在罐头加工的生产各个步骤当中会产生大量的食品废水,例如某企业每天就有1500m3的加工加工及设废水排出,需要通过合理的废水废水方法废水处理工艺完成净化,达标排放。处理处理
根据它的企业产业类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罐头生产废水”,罐头罐主要特征是生产水量大、有机浓度较高、加工加工及设悬浮物浓度较高、易腐蚀等。某企业是主要生产柑橘罐头,水量超过了2000m3/d,有COD浓度超过6000mg/L的酸处理废水,其它废水还有前处理废水(热烫、浸泡等)、碱处理废水、漂洗废水、杀菌废水等。
而该项目的罐头生产废水含有非常多的糖类、果胶、酸碱、果皮、果肉等污染物,成分也很复杂,难以通过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实现达标排放。
物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常应用在食品废水的治理上,该项目的罐头生产废水也是常用这样的方式。
①物化处理是在预处理阶段使用到的方法之一。罐头生产废水通过前面的格栅、调节池、沉淀池等预处理,可以做到去除大部分的大颗粒悬浮物和调节水质、水量等作用。后续的废水即可进入混凝气浮阶段(物化处理的一种工艺),可以将混凝气浮阶段分为了多个区域。
混凝区,废水与混凝剂通过机械搅拌混合,并在混凝区内进行水力扩散,进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絮凝区,脱稳后的颗粒只需少量的絮凝剂便能形成稳定的矾花;气浮区,在絮凝阶段形成的矾花将附着在微气泡上,并被气泡带到水面;固液分离区,废水与污染物实现固液分离的地方。
②生化处理是解决食品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的问题。一般是要有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比如某食品企业会采用UASB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做为其的生化处理。而罐头生产废水可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做为其的生化处理,具有投资成本较低、运行费用低、耐冲击负荷等特点。
水解酸化是将厌氧处理的阶段控制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水解和酸化,水解阶段,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氧化反应(主要指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及其水溶物);酸化阶段,酸化菌将上述小分子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等。
(COD去除率一般,但是可将大分子污染物降解成小分子污染物,也有缓冲的功能:调节水质、水量。)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具有COD去除率高、运行管理方便、无需污泥回流、产生污泥少的特点,可应用在很多的工业废水处理上。实际上也可通过多个生物接触氧化池来串联,形成多段式,可以更稳定地处理废水。
全国服务热线:【15165428330】
(责任编辑:热点)
-
常见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哪些污废水中砷可用什么除去) 标签: 添加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2527 全国服 ...[详细]
-
2013年1月9日,由中国传统家具研究会、《品牌红木》杂志、新浪家居、中国古典家具网联袂打造的“2012第三届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年度总评榜颁奖典礼暨红木家具行业发展论坛”系列活动 ...[详细]
-
1月5日米兰消息:技术总监马尔科·布兰卡就英国以及意大利媒体关于斯内德转会传闻代表国米俱乐部予以澄清:“今天在伦敦的会议并没有与曼城俱乐部谈论任何关于斯内德转会的事。” ...[详细]
-
...[详细]
-
北京时间12月4日03:45国际米兰将主场迎战乌迪内斯。欢迎参加有奖竞猜:预测比分国米在前)、国米第一位进球队员没有填无)。例如:3比1、帕齐尼。将从全部猜中、关注@国际米兰官网、转发评论并@ 三位好 ...[详细]
-
“现在看病方便多了,我在县人民医院做的检查,拿到中医院来也能用,不用再做一次,既省钱又省时间。”近日,到汉阴县中医医院就诊的张某由于近期的检验结果在互认范围内,接诊医生采用了他提供的县人民医院相关检验 ...[详细]
-
近日,青海地区用电需求稳步增长,青海主电网迎来迎峰度夏关键期。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以数智化技术为核心,全力构建智能保电体系,通过直升机、 ...[详细]
-
10月27日,引江建设五集团董事长张静在北京同湖南湘西州州委副书记、州长陈华等人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展开交流。 张静详细介绍了集团的规模与现状,并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及合作资源等内容与各 ...[详细]
-
生病了,你选择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事实上,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很多人一直在探寻中医和西医更好的结合模式,以期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中医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有哪些特别的方式? ...[详细]
-
-盈翠嘉园物业人员正在喷洒药剂。 记者匡惟摄海峡网讯(厦门晚报记者匡惟杨莉莉叶芷蔚 通讯员陈赟)本报关于“越冬蚊”的报道(详见11月20日A3版)引起热烈反响,不少读者致电本报 ...[详细]